最重要的一点就是,H8在经历了未上市先退市的波折后,是否还要面对未上市先衰老的尴尬呢?假设一个车型的生命周期为五年,现在H8已经上市两年了,如果是其他车型也应该到了再做一次小改款的时候了,但是H8呢?显然还不能这么做。
种种迹象表明,哈弗H8的市场前景相对暗淡。
但是长城方面还没有公布H8再上市的具体销售价格,如果长城能够定一个增强竞争力的售价,其市场前景或许一片光面,这也未可知。
以上都是从哈弗H8自身车型的角度去分析的,对H8本身来说,市场前景确实不容乐观,这都是负面效应。但是H8的反复退市却也有积极的一面。
首先,我们知道,长城方面是因为H8的质量问题,主动提出延迟上市的。长城坦诚布公的做法让不少人敬佩。其对缺陷问题,不掩盖不回避不逃脱的做法,值得赞许。只要长城这种对高品质积极追求的心态坚持下去,就会换回更多的信任。在商业竞争中,诚信是金。
第二,众所周知,H8是国产自主车企中冲击20万以上价格区间的先锋车型,使他首先捅破了自主车型的价格天花板。当时公布售价的时候,其舆论冲击力不亚于一颗重磅炸弹,对人们观念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虽然后来H8因质量问题反复退市,但是人们的观念却在悄无声息中开始转变,这个转变是最可喜的。
人们的观念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呢?这个转变就是:只要自主车企的质量、配置、做工赶超上来,自主车企就可以根据自身的配置水平合理定价。不必一定要定低售价,甚至可以卖的比合资车企售价更贵,这就是所谓的物有所值。
在H8的影响下,人们开始逐渐转变认识,同时也开始认可自主车型同样向上定价的实事,我认为这是H8带来的一个最具开创性的效果之一。
后来H8虽然经历了多重波折,但当H9上市的时候,其起售价比H8还要高,但是人们关于自主车企定高价的讨论就不再那么热烈了,而且H9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每月的销售量均在二千辆以上,谁敢说这不是因为H8冲锋陷阵杀出来的一条路呢?如果没有H8二十多万的起售价上市在先,改变人们的认识,或许人们到现在还在拘泥于H9到底值不值的问题,那么H9的成功就不会这么顺利。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营销的角度去分析,认为H9是如何在细分市场中寻得商机,又是如何在“比城市SUV更好的越野性能,比硬派越野车更好的舒适性”之间找到合理的定位,然后走向成功的。这样的分析当然也有道理,但是我觉得并不全面。若没有H8提前打头阵,吆喝那一嗓子,H9突然以23万的售价叫卖,其后果可想而知。其实H9目前的销售状况,就连长城自己都始料未及,我觉得这应该感谢H8。是H8首先突破价格天雷池的努力,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有了H8、H9的例子,我相信以后自主车企再往上突破的路上就有范例可循了。
所以,从全局战略的角度去看,H8的功劳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