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汽引进、消化、吸收曼公司F2000的过程中,张玉浦深深地感到国内产业工人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张玉浦说:“我们引进曼公司技术后,装配的车辆总是不行,曼公司来了许多人帮助我们消化技术,一个相当于车间主任级别的人在咱们的总装线上装配F2000,质量就是不一样,我们工人装配出来的差距很大。这让我思考了很多,一样的技术、同一条装配线,为什么人家能够装配好?我们产业工人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按照现代管理理论,产业工人队伍不仅仅是一线工人,也包括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张玉浦说:“大力提高产业工人素质,像培育工程师、专家那样培养技术工人。让产业工人真正成为技术精湛、品德高尚、敬业诚信、忠诚企业的中坚力量,生产出高质量产品。要提高工人待遇,与研发、营销队伍同等对待。”
有些企业靠降低工人工资来压缩成本,张玉浦对此极不赞成,他说:“我时常说,领导干部永远‘斗’不过工人,几万名工人在浩如烟海的生产岗位上,如果他不对企业负责、不对管理者负责、不对自己的良心负责,那么他随便做点手脚管理者都很难发现。”
产业工人的培养,不仅陕汽必须重视,也是全国普遍性的问题。张玉浦说:“社会风气对产业工人的培养有很大影响,要解决这个问题,仅有机制还不够,领导行为和企业机制要双管齐下。”
-商用车为升级掀起了合资热潮
人们普遍认为,我国商用车占有一定的优势,合资企业不像乘用车那样遍地开花,但是,最近,商用车领域出现了一轮合资潮。
张玉浦说:“我国商用车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达到了一定的技术水平,但与国外高档商用车相比还有差距。自主商用车不能总在低水平上徘徊,需要升级。大家都看到了升级的问题,再不升级恐怕既不能参与国际竞争,也不能满足国内细分市场的客户需求。”
有些技术从头研发,企业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如果国外有成熟的技术,把它吸收回来,既符合国际惯例,也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不应该拒绝与国外技术融合和合作。
张玉浦强调说:“不可以通过合作把自己或者自主品牌商用车又变成了国外品牌的代言人。”
张玉浦告诉记者,重卡车除了拉货外,今后的发展应该在舒适度、操作灵活性和安全性上下工夫,当年陕汽跳出斯太尔路线升级到曼路线,就是这样考虑的。
-不能像政府官员一样管理企业领导
最近,企业领导管理成为大家议论比较多的话题,对此,张玉浦说:“企业领导和政府领导的内涵不一样,不能像政府官员一样管理。”
陕汽集团当年深陷危机中,如果破产,领导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如果冒险进行突破,就会有两种结果,一是成功突破,二是存在许多问题。
张玉浦说:“我突破成功了,算幸运的,如果在突破的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我就成了罪人。一个企业领导冒风险这么做,完全凭着他的党性、良心和自觉性。”
回顾历史,张玉浦感慨万千,上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大型国有企业的职工下岗,陕汽集团也陷入危机中,张玉浦没有让一个职工下岗,多方筹措,用2.5亿元资金撬动了20亿元的陕汽北郊项目,搭建起新平台,渡过了危机。
张玉浦认为,对企业领导考核要重新思考,一是规范领导行为;二是建立新的考核办法。
一般来说,企业战略性产品从研发到最后投放市场产生经济效益,要经过6~7年时间,而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考核时间比较短,这就会导致企业领导注重短期效益,难以实现长期战略目标。另外,企业领导前后承接与政府官员的前后承接内涵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