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产业合资30多年,形成了惯性,要转型比较困难,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新的合资引导方向。
张玉浦说:“30多年的合资生产,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一些成就,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上洋洋得意,要看到这种发展本身带来的问题和弊病。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清除不了这些弊病。”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当年陕汽集团深陷危机中,张玉浦硬是把它从破产的边缘拉了回来,发展自主品牌汽车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他应该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合资要有新的引导方向
改革开放后,我国市场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全球主要的汽车企业都与国内企业合资,面对这样的局面,张玉浦说:“我们发展自主品牌汽车的时候,应该立足于市场竞争环境下的自我分析,制定合资政策新的引导方向。”
张玉浦认为,必须立足于市场经济的自主自强,要做到这一点,研发水平和产品质量需要达到世界水平甚至领先;合资企业应该生产双品牌汽车,既生产合资品牌产品,也生产自主品牌汽车。
张玉浦说:“2002年,我们与曼公司谈判引进F2000重卡,当时曼公司还想走过去的老路,我们坚定地拒绝了,在谈判中坚持了两点,一是可以合资;二是合资企业生产双品牌汽车。后来,我们只买了他们的技术,没有购买品牌,技术买来消化之后就是我们自己的。”
后来陕汽在消化吸收技术过程中却可以享受挂曼品牌的技术服务。
-自主品牌要扭转思路
许多人不愿意购买自主品牌汽车,产品质量是原因之一,消费者务实没有错,不应该被责怪。张玉浦说:“中国消费者更‘好’面子,与外国消费者稍有不同,但是,他们的需求都是一样的,这使得他们都比较务实。因此,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品牌要自强自立,不要认为自主品牌汽车现在比别人差一点是正常的,然后请大家理解、原谅。”
张玉浦认为,自主品牌在产品技术、产品品质、产品服务赶上世界一流水平,消费者自然会选择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与外资汽车的技术差距较大的症结在哪里?张玉浦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谈了体会,他说:“随着国内汽车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不断进步,跨国公司的汽车用了什么技术,国内企业也知道,但是我们做到同样水平的产品,所花的代价比他们大很多,成本下不来,为了求得市场生存,只好牺牲一部分高标准的技术要求,把价格降下来。这不是一个好的发展思路。”
张玉浦接着说:“自主研发涉及到很多基础性科研,仅仅依靠企业的力量很难完成,这就要求国家在自主研发上给予支持。”
张玉浦认为,领导干部的行为会影响国民心态,进而影响消费心理。发展自主品牌,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
-像培育工程师一样培养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