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挖人”成了近阶段汽车企业的热门话题,在北京某汽车企业负责汽车设计的郁先生告诉记者:“最近圈内吃饭,离不开跳槽的话题。难得2009年行情好,能跳,大家都想跳,而且跳的人也非常多。”其实,这并非普通汽车企业员工的动态,汽车企业管理层的人事变动更为剧烈,市场传言四起。除了传吉利挖角奇瑞某公关部长外,华晨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刚的离任、长安人事换血同样受到媒体关注。
奇瑞半年损失两大要员
从往年情况来看,岁末年初是汽车企业高层人事变动的黄金时期。相较以往汽车企业高管因销售不佳的黯然离去,最近的跳槽则大部分由于汽车市场火爆以及汽车企业整合所致,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突破1300万辆大关,成为汽车人跳槽的一大资本。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正当多数汽车企业打着灯笼寻找精兵强将时,奇瑞却连续遭遇挖角,半年内两大要员相继离开。近期再次传出内部高管遭遇挖角事件。
首先离开的是当时任奇瑞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的顾镭。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底金融危机爆发,汽车企业遭遇销售障碍,当时顾镭满怀信心地说:“奇瑞的朝气蓬勃和做强汽车的坚强决心及精神让我钦佩,我选择了奇瑞。”话音刚落,2009年7月底,顾镭便在北汽控股走马上任。主要负责北汽集团自主品牌新车型的研发工作,这些新车型将在几年内问世。
就在顾镭离开后一个月,此前在奇瑞销售公司担任常务副总及同时在奇瑞国际公司担任常务副总的黄志强也离开了奇瑞。2009年8月20日,市场传出腾中挖走奇瑞销售骨干黄志强,10月10日,该消息得以证实,黄志强离开奇瑞转投腾中,负责腾中悍马的总体运营。
近期,再次传来奇瑞高管被挖消息。据奇瑞上海子公司某中层表示,奇瑞某公关部长被吉利挖角。
对于此事,汽车画报网华东区营销总监康海宁向记者表示:“近期奇瑞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媒体答谢会,席间确实传出奇瑞人事变动消息,但具体情况尚不明朗,奇瑞方面表示,目前还没有落实,所以不打算对外公布。”
上周记者试图通过奇瑞方面求证此事,但始终未能接通对方相关负责人的电话。
人才流失成奇瑞最大隐患
奇瑞作为国内自主品牌大佬之一,曾经“海归”云集,一群怀有做强自主品牌理想的汽车专才,纷纷放弃国外职务,转投奇瑞门下。然而好景不长,数年后,这一群“海归派”均选择离开奇瑞。
上述提及的顾镭,曾获得美国西北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曾效力于芝加哥KBS2汽车安全产品开发公司,但其大部分工作经验来自美国的福特汽车(曾在福特效力11年)。加盟奇瑞后,顾镭主持并完成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项目、安徽省和奇瑞等诸多科技项目。此外,曾经在奇瑞效力的还包括来自伟世通的发动机燃烧领域专家许敏,曾担任试验试制部部长;底特律留学归来的底盘部部长邬学斌;来自美国本田的发动机研究专家辛军等。
然而好景不长,邬学斌早在2003年底就已转投福田,自2006年8月许敏离开奇瑞后,祁国俊加盟吉利,其余“海归”学者也相继离去。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学院院长的许敏,在与理财一周报记者谈及其老东家奇瑞时,依然保持着一份尊敬,但对于离去的原因并不愿过多提及。
人才的流失已经成为奇瑞的一大隐患。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的数据显示,包括发明专利、使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在内的全部专利,奇瑞截至2007年度达到942项的最高纪录,但在2008年,专利数量迅速下滑至271项(2009年数据暂时无法查阅)。
对此,与奇瑞上海子公司办公仅隔着一块玻璃的某网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听他们的员工抱怨说,加班没加班费,但是非得加班不可,所以很多人只好被迫留下玩游戏。而且他们还担心在多位高层纷纷离开后,人心会散,最终沦为第二个华晨。我有个朋友本来也在那工作,最后还是选择跳槽去了吉利。”
据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张兆均表示:“汽车企业管理层变动其实不足为奇,这个在国内来讲一直是挺频繁的事情。当然每一个人事变动,背后都有他们的故事。像奇瑞频繁的人事变动,就牵扯到这个公司的组织结构,奇瑞最高领导的个性就让人觉得,一定要不断地变。当然他们也会去其他车厂吸收一些人才,通过不断的变更,使得奇瑞变成一个崭新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