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机的席卷之下,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去年汽车市场的增速若能达到5%,就皆大欢喜了。因此,中国车市40%以上的增长速度让人羡慕不已。
作为从事汽车行业报道的记者,我们也希望汽车行业保持繁荣,但凡事皆有两面,增速太快未必就是好事,去年40%以上的非正常增速,在繁荣的市场局面之下掩盖了太多的矛盾。
首先是汽车质量不能保证。虽然厂家信誓旦旦称,公司出厂的产品经过多少道检测线,但笔者对去年下半年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还是持有怀疑态度,因为在只要生产出车辆就能卖出去、“傻子”都能挣钱的情况下,难以保证厂家不偷工减料;此外,在市场火爆的情况下,厂家和经销商成了“大爷”,原本是“上帝”的消费者变成了“孙子”,稍微紧俏一点的车都要等上个把月,要提现车,对不起,先加价!这种“消费者满意度降低、厂商满意度提高”情况持续的话,将对行业的长期发展造成潜在的危害。
此外,面对着急剧增加的汽车保有量,中国尤其是大城市似乎还没有做好应对的措施,堵车现象已经从京沪穗一线城市蔓延到二线城市。由于公共交通工具的不完善,车辆的增加已经使得大城市的道路负荷达到极限,反而降低出行效率。如果再维持去年一样的增速,那么今年的新车销量将达到2000万辆,不仅是现有的道路设施无法承受,汽车尾气污染也会急剧增加,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已经对汽车排放的尾气做出过警告。
国人也希望汽车行业的增速能保持一定的增长,但正如GDP增速过快会导致经济过热,从而引发通货膨胀一样,汽车行业增速也同样会引发其他不少问题,如果都像去年的情景,厂家都赚得“盆满钵满”,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规律就会失效。
幸亏,行业似乎也看到了火爆局面掩盖下的危机,有证券分析师警告称,由于去年透支了250万辆左右的汽车需求,今年市场的增速会降温,但愿如此!如果真要为今年车市的增速做预测,笔者认为,10%~20%左右是比较理想的,既能维持行业的增长,又能逐步改善市场机制。其实在全球来看,10%~20%也是超高速增长了,按照这个速度,中国今年的新车销量将突破1500万辆,这也是非常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