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注定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不寻常的一年,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有太多的事件值得人们去记忆,去回味。还有两天,2009年就将过去,在这里我们用有限的版面,将一年里最值得记录的8大事件进行回顾。
- 政策激发汽车产业发展
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出现40%的增长,在这其中政策无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期间对1.6升及其以下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的政策,无疑是其中最重要因素。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至11月份,1.6升及其以下排量车型占总增长比例85%。
除购置税影响之外,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也发挥了作用。据了解,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政策拉动了100万辆汽车消费。汽车下乡政策直接作用于二三线城市,对于微车和商用车的销售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我国微车销售同比增长率达到54%。虽然以旧换新的政策目前来看效果尚不明显,但随着明年补贴力度的加大,多数人对其前景充满信心。
同时,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政策也是今年的政策重点,今年2月,科技部等四部委曾联合下文明确了使用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标准,并在全国13个城市试点实施“十城千辆”计划,同时宣布每辆车最高60万元的补贴政策。随着政策实施的深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新能源汽车在今年已初见成效,为明年新能源政策补贴力度的增加和范围扩大做好了铺垫。
对于2009年,政策的及时引导,一方面实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对于小排量车型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节能减排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 10个月产销突破1000万辆
2009年10月20日,本年度中国汽车市场第1000万辆汽车解放J6驶下一汽的生产线,从此中国步入千万辆汽车俱乐部,一举打破了世界汽车市场美、日双雄并立的局面,发展为中、美、日的“三国演义”。这一数量突破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的振奋毋庸多言,但在欣喜之余压力也随之而来,尤其对自主品牌而言,在市场上产生“量变”的同时,如何在技术自主研发、产品结构调整等领域寻求“质变”,越发引起了重视。
很多人都说,中国现在是汽车大国,但还不是汽车强国,这种说法主要是指中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低和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弱两方面,尤其是后者,更成为中国汽车发展突破瓶颈的当务之急。
据了解,国内的大多数自主品牌目前在核心技术上仍有很大依赖性,如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大多仍靠其他品牌供应。行业专家钟师分析:“我国仅有少数自主品牌企业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有自己的产品创新等特色。横向对比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在产品设计、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仍停留于模仿阶段。同时,自主品牌用于未来技术创新的投入很少,这将不利于未来的发展。”而更为严峻的是,由于自主品牌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在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方面不能留住消费者,这势必会影响到自主品牌的整体发展。
由此可见,在后千万辆汽车时代,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研发水平,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或许将成为自主品牌以及整个中国汽车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