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全国乘联会
历史要看大趋势。对于今年国内车市的爆发性增长,将如何判定其方位?“政策市”的效应还将持续多久?这些问题的答案,实际上隐藏于一年车市的轰鸣背后。
基本可以判定的是,政策启动了市场的复苏,随后带动了自然性增长,多方合力启动了潜力巨大的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成为今年车市繁荣的内核,也赋予其成为新一轮车市增长期“元年”的资格。
汽车业晋升国民支柱产业
今年中国车市实现了破纪录的增长幅度。前11个月国产汽车产销量均已突破1200万辆,增长幅度超过40个百分点,全年突破1300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已无悬念。在金融危机肆虐之年,中国车市获得如此巨大的增幅,实属全球罕见。
而一个关键的变化在今年得以实现,那就是国家层面首次正式将汽车业确定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年初汽车业成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最先出台的一个,显示在危机之中,汽车业对于提升内需和经济复苏的作用。而在年终国务院关于刺激国内消费的诸多决定中,汽车业和房地产产业,同样是被列为两大最重要的领域。对汽车业的政策鼓励也得以延续。
在今年,汽车业的快步前进也使其成为整体经济回暖的“发动机”。来自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的一组数据显示,在经济寒意未尽的4月份,国内乘用车销售的增量,使内需在当月净增长高达200多亿元,占到了当月全国内需同比净增长的20%左右。而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政策优惠的前提下,汽车业仍成为国家税收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年前10个月汽车消费税同比增长12%,汽车购置税同比增长6.3%。
从今年的变化可以看出,汽车在中国正进入大规模普及的阶段,因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将越来越明显。因此,地位之变,成为观察今年整个行业变迁的一扇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