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报张凤宇/文
随着一辆金橙色解放J6驶下生产线,今年的第1000万辆汽车在长春一汽诞生了。一汽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新中国的第一辆汽车在这里诞生,53年后的今天,中国2009年生产的第1000万辆汽车再次从这里驶出,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从此开始了一个新的起点。
1965年,美国率先迈过年产汽车千万辆大关;1980年,日本实现了年产汽车千万辆的目标;今年,中国也终于迈进了千万辆级汽车生产大国的行列。对中国的汽车工业来说,它承载着太多的意义和期待。
年产超千万辆目标的实现,标志着经过6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意味着中国已成为汽车制造大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这一辉煌成就是几代中国汽车人矢志不渝、艰苦奋斗的结果。中国汽车工业目前已形成产品种类比较齐全、生产能力不断增长、产品水平日益提高的工业体系,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2003年汽车工业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已经达到了5.89%。有学者预计,今后10-15年内,GDP每年新增量中将有16%-17%由汽车工业提供。随着汽车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汽车工业成为对国民经济拉动明显的产业之一。汽车工业平均每年上缴消费税和购置税在1000亿元以上,拉动了钢铁、纺织、石化、机械、电子、有色金属、玻璃、橡胶等20余个产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特别是在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世界汽车工业一片萧条的背景下,今年中国汽车工业一枝独秀、蓬勃发展,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
年产超千万辆目标的实现,是《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一个直接成果,证明了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措施得当,意味着中国汽车人向国家和人民交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优秀答卷。去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车辆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等一系列政策,同时加大了对农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提高了消费者的信心,对刺激汽车消费、扩大内需产生了积极作用。今年以来,车市销量持续火暴,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连续7个月产销超过100万辆,提前完成了国家《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出的“2009年全国汽车产销量力争超过1000万辆”的目标,使中国成为继美、日之后第三个年产汽车超千万辆的国家,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建构汽车产销量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年产超千万辆目标的实现,显示了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这种力量也正是中国汽车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意味着中国正快速进入汽车社会。1992年,我国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了100万辆;仅仅用了17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就突破了1000万辆,展现了我国汽车市场的巨大发展潜能。
年产超千万辆目标的实现,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新问题,也显得更加紧迫。中国汽车年产量从零到1万辆,用了5年时间;从1万辆到10万辆,用了13年时间;从10万辆到100万辆,用了21年时间;从100万辆到突破200万辆,用了8年时间;之后平均每年增加100万辆。这些数字的变化历程,体现了中国汽车工业跨越式的发展轨迹。但必须看到,今年第1000万辆汽车下线,既是辉煌时刻,又是腾飞起点。尽管中国已经成为汽车大国,但还不是汽车强国。中国汽车在品牌影响力、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海外市场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为此,工信部副部长苗圩提出了实现“汽车强国”的三个条件:一是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世界知名的企业和品牌;二是要学会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三是要掌握核心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支撑和引领世界汽车产品的技术进步,并在这一过程当中,培育起自主创新能力。
尽管有人提出中国要在2020年实现“汽车强国”的时间表,但比时间表更重要的是扎实的努力。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汽车业需要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要抓住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机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努力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1000万辆这个起点上,真正实现汽车工业的强国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