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随着广汽人士在三菱问题上的“愁眉苦脸”,三菱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前景再次陷入迷茫。
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这家日本企业在欧美市场的状况却愈发糟糕,三菱必须适时作出改变,才能挽回自己的颓势。在中国市场上,三菱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但由于合作伙伴长丰被收购,广汽也被业界看做是三菱走出低谷的“最天使”。
但到目前为止,对于其在中国市场的整车合资业务如何布局调整,三菱依旧在沉默。是束手无策,还是在犹豫不决?
行动迟疑
“目前,我们并没有就重组业务与东南汽车做过多的接触。”10月20日,广汽一位参与重组并购的高层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并购东南汽车(福建汽车集团、台湾中华以及三菱的三方合资公司)的不畅现状,除了涉及台湾中华的复杂股权关系外,一个重要因素是三菱的举棋不定,“所以广汽与三菱的接洽也并不像外界所传那样顺利”。
早在5个月前,随着广汽收购长丰的签约,“受牵连”的三菱(长丰与三菱是技术合作关系)就已经面临着去留的抉择。对于三菱的窘困现实而言,依托广汽调整合资布局似乎已经是唯一的选择,因为国际国内市场的持续下滑,使三菱失去了谈判的筹码。
据权威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三菱汽车的销量为2.65万辆,与2008年同期相比跌幅高达50.9%。同期,三菱在国内市场更是遭遇了与大盘局势背道而驰的下滑,其在国内的四款产品中戈蓝同比下降45%,菱绅下降99.9%,蓝瑟也有66%的下降,新上市的君阁也只卖出1550余辆。
“广汽收购长丰汽车后,三菱汽车究竟是退出还是增资,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有一个结论。”2009年10月13日,三菱汽车销售(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小西正秀对外界的表态依旧含糊。而对于下一步的战略调整,三菱更是没有只言片语。
也许,对于三菱而言,难的不是做出抉择,而是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改变什么。“尽管进入中国市场较早,但三菱在国内的战略一直处于一种摇摆不定的状态。”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表示,这也使其失去了更好的合作机遇。
1995年,三菱就随同合作伙伴台湾中华联手福汽组建东南汽车,这比同为日系的本田、丰田、日产都要早几年。但恰恰是因为这种“被动”进入的状态,也成为三菱没有针对国内市场明确战略的根源。
“在外资汽车品牌蜂拥而至的上世纪90年代,与通用、大众等外资迅速抓住优势资源扎根国内市场不同,进入之初的三菱没有太大的动作,只跟一些小厂搞技术合作。”陈光祖表示,三菱固守“甜头不小”的技术转让合作方式,也使其对于合资意愿并没有像本田、丰田、日产那么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