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停产为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豪情、美日、优利欧这三个老品牌,它们已经不适合今后的市场环境与消费需求了,主力车型是新三样:自由舰、金刚、远景,同属吉利旗下的华普,但也只是起到一些补充作用。

吉利全新品牌体系独家首次披露
展望未来,吉利将构建一个新的品牌体系,规划3个品牌,推出5种技术平台。同一个技术平台,在不改变车身结构和底盘悬挂的情况下,通过两厢、三厢,MPV、SUV的衍生,搭建大约15种产品平台。在同一个产品平台中,采购体系、生产体系、质量体系、售后体系,零部件可以达到最大的整合度,实现最小的投入、最短的产品研发周期。最后,通过不同的发动机排量和配置,拓展出40多种车型,最终实现年产百万辆。

吉利将全面整合现有车型版图
三个新品牌,分别是吉利品牌规划图中的雄鹰、帝豪和上海英伦。
雄鹰采用的是“东方神鸟”车标,未来吉利的入门车型,包括广州车展上推出的熊猫,以及未上市CD-1、NL-1、CE-1和CE-2等,针对的用户群,是崇尚年轻、个性、时尚的“80后”,成长中的新一代消费者。
帝豪(暂名),六面盾车标,体现稳重、耐心、持久,产品有GC-1、FE-1、FE-2、HL-1、GL-1等,面对主流消费群体。
上海英伦品牌,为所谓的“伦敦出租车”量身打造,突出经典、传统、贵族气息。除此以外,未来还会推出TX-5、SL-1、NC-2等新车型。因为市场前景不明,某些原先规划的小众车型,项目已经暂停或下马,也许将来看到的车型平台,会少几种。
其实,分品牌销售,奇瑞的李峰很早就提出,并加以实践。在市场销售环节,效果一度还不错。但是,体制上,销售和研发、生产脱节,孩子太多,摊子太大。全球性的研发与生产线招标,导致技术来源复杂,产品开发体系风格各异。终端车型,在市场上经常出现左右手相搏的态势。
吉利吸取了先行者的一些经验教训,第一次清晰完整的提出了自己的产品谱系架构,为产品转型,打下了坚实的战略基础。下面详细介绍一下雄鹰系列的品牌规划。

雄鹰车型系列
雄鹰系列,跨越A00、A0、A0+三个级别,分别对应2340mm、2480mm、2550mm三个轴距平台,还有2700mm的拉长轴距MPV。本来,轴距2650mm的FC-2、FC-3也属于雄鹰品牌系列,后来,改名为FE-1与FE-2,归属高一个级别的帝豪品牌。在吉利制定的策略中,雄鹰系列主要投放4~8万区间,其上是帝豪品牌。特别是,帝豪品牌中,以GMC平台技术平台为代表的GC-1等高端车型,要上攻10万以上区间。但是,10万元,已经成为民族品牌的天花板,打破这个隔阂,谈何容易!
吉利品牌,长期以来困守3~8万区间,8万以上根本无法站稳脚跟。与华晨和奇瑞不同,它们都有自己的高端品牌,基本守住了10万的底线。作为低端品牌升级或者汽车产业的后来者,吉利和比亚迪的积淀并不丰厚。但是比亚迪成功的市场策略与较强的营销能力,实现了中端市场的发轫,借助于电动车领域,对传统汽车制造技术的回避,或许能够达到迂回前进的目的,进而后来居上。如果吉利的新品牌整体战略无法实现的话,三个品牌就会被压缩到3~10万这个拥挤的空间中。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看完本文,每个消费者或许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吉利熊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