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江水寒谁先知?在汽车业,是经销商。事实上,在阿里巴巴的马云发出“企业过冬论”之前,广州几乎所有主流汽车品牌的经销商老总在接受采访时都眉头紧锁,因为大批的库存车辆停在停车场,只是他们“人微言轻”,在与厂家的博弈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建议没有得到厂家足够的重视。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汽车经销商都扮演着尴尬的“三明治”角色:一面是销量持续下滑的市场,另一面是厂家为完成产量目标而给经销商带来大批库存,自己夹在中间,两面受罪。
“今年活下去问题不大,但明年如果车厂不给予支持,那么只能关门了事。”一经销商老总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这番话,这同时也是大部分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的经销商们共同的观点。
业内预测,如果没有支持,2009年,汽车业将迎来经销商倒闭高潮,至少三分之一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将倒闭或被兼并!
人在危急时,不会放过任何一根救命稻草,通用危急时找上了美国政府,经销商危急时找谁?有且只有汽车厂家。那么,经销商最想得到车厂怎样的支持?下调销量目标,还是金融贷款?都不是!而是“不要再扩张网络”,就这么简单。
一路以来,整车企业很少为经销商着想,为增加销量,拼命扩张销售网络,要求经销商一再追加投入,目前看来,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布点过多,最直接的后果是经销商间“暗战”严重。
尽管今年销售形势不好,各大主流车厂依然继续在各地区批量地发放“经销商准生证”,新的4S店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这让现有经销商非常被动。但即使如此,经销商对此却敢怒不敢言,因为在现行的品牌经营管理办法下,经销商必须获得厂家的授权才能拿到车,而车是其未来盈利的来源。
优胜劣汰是种好方法,但过于残忍,或许新加入的经销商有着更雄厚的资金,但让现有经销商健康地活下来是更为“环保”的做法,完全没必要做到“步步见血”的程度。
(周伟力)
|